前言

无线充电标准的诞生源于解放线缆束缚、提升使用便捷性的需求。为此,无线充电联盟(WPC)于2008年成立,致力于制定通用互通的规范。其核心成果Qi标准自2010年推出首版Qi1.0以来持续演进,如今已迭代至Qi2.2标准,最大功率提升至25W。随着认证设备数量持续增长,Qi标准为智能手机、耳机等设备的无线充电大规模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WPC无线充电联盟历代Qi无线充电协议规范

图示展现了Qi无线充电标准的迭代历程。初代Qi1(2010年)以5W起步,后通过扩展电源配置(EPP)提升至15W,奠定了无线充电基础。2023年推出的Qi2.0 革新性引入磁力对准技术(Magnetic Power Profile, MPP),在维持15W功率的同时显著提升能效与设备对齐精度。

2024年发布的Qi2.1 进一步扩展场景兼容性,新增磁性手机壳适配(如三星Galaxy S25)和可移动线圈(车载应用)支持。即将落地的Qi2.2 计划将功率提升至25W,延续磁吸对准优势并强化温控管理,以匹配高性能设备需求。

Qi1

Qi1 是无线充电联盟(WPC)于 2010 年推出的首个无线充电标准,采用电磁感应技术,最初最大功率为 5W,后在 2015 年加入了扩展电源配置(EPP),最高可达 15W。Qi1 适用于智能手机、耳机等轻量设备,推动了无线充电的基础普及。

它采用线圈对准设计,不具备磁吸对齐功能,容易因位置偏移导致效率下降。尽管如此,Qi1 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安全机制,如异物检测(FOD)和温控保护,是后续标准的重要基础。

Qi2.0

Qi2.0 于 2023 年正式发布,引入“磁力对准”机制(Magnetic Power Profile,简称 MPP),本质上融合了苹果 MagSafe 的核心理念。充电功率维持在 15W,但磁吸功能带来了更高的能效、更少的热损失,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
Qi2.0 重点面向手机、配件等磁吸生态设备,支持 Qi1 设备的兼容充电。它强化了安全机制,改善异物检测,成为首个真正标准化的磁吸无线充电解决方案,苹果自 iPhone 12 系列起已全面采用。

Qi2.1

Qi2.1 于 2024 年推出,在 Qi2.0 的基础上扩展了磁吸应用场景。新增“Qi2 Ready”认证体系,允许非磁吸手机通过专用磁性手机壳实现 MPP 功能,目前主要以三星Galaxy S25系列为主,后续或有更多机型支持。此外,还引入“移动线圈发射器”技术,使发射端线圈可移动,对准接收设备,提高车载无线充电效率。

充电功率依旧为 15W,但在兼容性与用户体验上更为完善。Qi2.1 同时新增摄像头干扰测试等认证细节,适配更多机型结构,向汽车和多形态配件生态进一步拓展。

Qi2.2

Qi2.2 是预计在 2024 年年底推出,最大变化是将无线充电功率提升至 25W,是目前 Qi 标准中功率最高的一个版本。它依然基于 Qi2 的磁吸对准机制,但在能效和散热管理上进一步加强。

该标准主要面向未来高功率手机设备,仍向下兼容 Qi2.0 和 Qi1。已知苹果、谷歌等品牌计划推出支持 Qi2.2 的新品,有望推动无线充电进入“高速主充”时代。

目前各大厂商正加速推出新一代Qi2.2无线充电模组,详细的技术文档即将发布,认证流程也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。

Qi2无线充电协议发展迅猛

充电头网从WPC无线充电联盟官网获悉,截至2025年5月31日,Qi2无线充电协议在推出的一年多时间里,认证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1700款,涵盖手机、耳机、手机壳、桌面无线充、多功能能无线充、车载无线充等各类无线充产品,且不断有新的品类通过认证。

其中,通过无线充认证的手机主要来自苹果三星、HDM和三星,共有53款,且随着新品发布,也将有更多的手机支持Qi2无线充电。

充电头网总结

无线充电联盟(WPC)自2008年成立以来,致力于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与普及。其核心Qi标准于2010年首次发布(Qi1.0),初始功率为5W,后通过扩展电源配置(EPP)提升至15W,为智能手机、耳机等设备奠定了基础,但存在线圈对准效率低的问题。2023年推出的Qi2.0 引入磁力对准(MPP)技术,在维持15W功率的同时显著提升能效与用户体验,并兼容Qi1设备。

2024年,Qi2.1 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,支持磁性手机壳与非固定线圈(如车载充电器),优化兼容性。即将发布的Qi2.2 则计划将功率提升至25W,强化磁吸对准与温控管理,以满足高功耗设备需求,并向下兼容旧标准。至此,Qi标准已完成从基础充电到高效磁吸、再到高功率场景覆盖的迭代,为无线充电生态的持续发展铺平道路。

相关阅读

1、Qi2.2标准落地,Qi2认证磁吸无线生态产品数量突破1700款

2、iPhone17系列将支持最新Qi2.2标准,首批无线充电模组盘点